【新华社】新华全媒+|各地推进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首日见闻(节选)
1月8日,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。记者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采访见到,各地正有力有序推进实施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。
分类分级护群众健康
当前,防控工作重心转向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,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社区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。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健翔园社区看到,社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“一老一小”、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等群体的台账,并鼓励党员和全体居民在邻里间开展与弱势群体爱心结对活动,及时了解他们身体生活情况,关心关爱弱势群体。健翔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董素萍说,社区还设置了爱心互助药箱,为家中缺少备用药品或因疾病无法出门购药的居民提供暖心服务,“希望这些暖心服务能够让大家更健康、更温暖地迎接新春佳节。”
记者了解到,多地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,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日新开设3个感染病区作为亚重症病房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司向说,该院接诊的重症患者中,许多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肝硬化、肾衰、肾功能不全等合并新冠感染的老年人。亚重症病房可与重症医学科有效联动,实现重症医学“关口前移”。目前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区配备18名医生和45名护士,并且还在院内组建了600人的危重症护理后备队。
文/新华社
报道链接:https://h.xinhuaxmt.com/vh512/share/11305469?d=134afdd&channel=weixin
报道时间:2023-01-09